近年来,陆川县紧扣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,促进乡村振兴目标,重点聚焦乡土人才的引进、培养和发挥作用,实施“引智回乡”计划,着力培养一支高素质乡土人才队伍,持续推动乡土村产业发展。
壮大队伍让乡土产业“少走弯路”
“我们依托驻外人才工作站在外信息畅、商缘多、交际广的优势,积极对接人才,并做好陆川人才政策宣传、人才信息匹配等工作,扩展人才交流和联络渠道,引导资智回归。”陆川县委组织部干教人才股负责人杨胜远说。
陆川县推行“引智回乡”计划,依托成都、武汉、东莞等“驻外人才工作站”的桥梁纽带作用,通过“流入地+流出地”双向摸排,分类建立“陆生学子库”“陆商优才库”“陆川农民工人才库”等数据库,根据需要从数据库中回引急需型、复合型陆川籍优秀人才300余人。出台《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若干措施》,采取“个人自荐+乡镇(部门)推荐”的方式,由乡镇初步把关审核,组织部会同农业农村、乡村振兴、人社、经贸科技等部门,对人选的技能水平、经营成效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,共评定种植养殖方面的乡土人才5900余人。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牵头,每年开展2轮“起底式”调研,重点对优秀返乡农民工、退伍军人、高校毕业生、村“两委”干部等8类群体,进行分类摸底、比选补充,保持乡土人才储备的“源头活水”。
培优育强让乡土产业“靶向发力”
“通过这几年的学习,我掌握了肉牛的养殖技术,每年的收入也稳定了……”通过养殖培训,清湖镇陆坡肉牛养殖户廖伟雄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。这正得益于陆川县因人施教、因产施培,个性化定制符合产业发展需求、符合农民自身需求、符合新型城镇化需求的高素质乡土人才培训。
为培养壮大乡土人才队伍,寻觅更多的“金种子”“好苗子”,陆川县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,坚持“用户思维”精准对接农民个性化培训需求,通过“请进来内培+走出去外训”等方式,培训高素质农民200多人,农村实用人才500多人次,举办各种乡土人才培训班20多场次。开展农村实用人才素质提升行动,依托全县镇、村178所党校为480多名农民、青年农场主等实用人才培训养殖、种植、农机、数字经济、新媒体等领域知识,提升本土人才技术水平,发挥示范带动作用。创建农业职业经理人培养体系,制定“人才导师计划”,在地头田间、乡村车间开展“传帮带”,持续推进人才队伍的“梯次化”培养。截至目前,已引导5位青年农场主和2位乡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参加区级创业创新大赛,获得二等奖项目4个,优胜奖项目1个。
指导服务让乡土产业“蓬勃发展”
针对本地的土壤、气候条件适合种植柑橘类果树的特点,米场镇桥鲁村乡土人才、种植大户陈洪圳在2018年率先种植四川果冻橙,取得一定市场反响后,带动本地20余户农户开始种植果冻橙,市场价可卖到每公斤10元,每亩纯利达2万元左右,相比本地砂糖橘、沃柑等柑橘类水果收益更高。
陆川县积极发挥乡土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,发挥好8间农民田间学校、2个创业孵化基地、2个综合培训基地和4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作用,大力开展新品种、新技术的示范推广,累计开展农业新技术示范推广80多项,组织农业新品种示范推广280余项。采用“结对组合+传帮带”的方式,选派164名掌握农业专业知识的机关干部、包村干部和村干部对400多户农户开展农业技术结对帮扶。组建由农业技术人才和农科高校毕业生组成的300余人的乡土人才服务团,围绕“陆川猪”、“陆橘红”、特色香料、富硒水稻、中草药、高密度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送技上门。2022年以来,累计开展实地指导38次,带动270余农户增收致富。(韦亮)
“同世界·共北斗”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北斗应用专业赛,旨在汇聚全球青年创业者,探索北斗技术的创新应用。赛事涵盖北斗创新应用技...
意向区域: 长三角 上海 江苏-南京市 江苏-无锡市 江苏-徐州市 江苏-常州市 江苏-苏州市 江苏-南通市 江苏-连云港市 江苏-淮安市 江苏-盐城市 江苏-扬州市 江苏-镇江市 江苏-泰州市 江苏-宿迁 浙江-杭州市 浙江-宁波市 浙江-温州市 浙江-绍兴市 浙江-湖州市 浙江-嘉兴市 浙江-金华市 浙江-衢州市 浙江-舟山市 浙江-台州市 浙江-丽水市 安徽-合肥市 安徽-芜湖市 安徽-马鞍山市 安徽-铜陵市 安徽-池州市 安徽-安庆市 安徽-宣城市 安徽-滁州市 安徽-蚌埠市 安徽-淮北市 安徽-淮南市 安徽-宿州市 安徽-阜阳市 安徽-亳州市 安徽-六安市 安徽-黄山市
意向区域: 全国
意向区域: 全国